高電荷云母和蒙脫石結構電荷對銅離子吸附和解吸的影響機制
在土壤修復過程中,原位金屬穩定修飾劑不僅要求能夠強烈吸附金屬,而且必須能抵抗金屬解吸。像蒙脫石這樣高電荷和大比表面積結構的天然黏土去吸附金屬銅,它們之間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產生相互作用: ①離子交換吸附:水合Cu2 + ( Cu ( H2O ) 6 2 + )通過靜電引力作用與粘土結合;②學吸附:涉及Cu與硅醇( Si-OH )和/或鋁醇( Al-OH )官能團之間直接內球配位(即形成離子-共價鍵);③團簇(即多核Cu-Cu配合物):可能是由于少數Cu原子在礦物邊緣或基面內鍵合在一起;④沉淀:可能是由于邊緣更廣泛的異質形核而形成的。這種結構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金屬在土壤和水中的擴散,或許能夠使被吸附的金屬穩定的保留在原吸附位點上,從而達到極好的環境治理效果。
近日,美國Multnomah University、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《Applied Clay Science》上,一篇名為“Structural charge location dictates speciation and lability of copper in swelling layer silicates”的文章中,研究了銅離子在高電荷云母和蒙脫石的吸脫附程度,并使用電子順磁共振光譜(EPR)對于銅離子吸附形態進行了鑒定,探究了礦物結構電荷對最初的吸附形態與銅離子保留機制的影響。在酸性( pH = 5)和低離子強度( I = 1 mM)條件下,高電荷云母和蒙脫石對具有高吸附能力容量,在使用1 mM KNO3的多次解吸步驟中具有高抗Cu解吸能力。并且云母在使用離子強度更高的0.1 M KNO3仍然表現強抵抗作用。金屬污染的表層土壤往往呈酸性。為防止在給定離子強度和Cu濃度的情況下,在溶液中生成Cu沉淀以及模擬典型的受金屬污染場地的酸性條件,研究中所有實驗均在pH=5的條件下進行。并以1 mM KNO3為背景電解質,采用10 g / L云母懸浮液去吸附Cu濃度為5、15、500 mg/L 的處理液,研究云母對銅的吸附。相同條件下,使用蒙脫石吸附Cu濃度為15mg/L溶液中的Cu。之后利用1 mM KNO3對Cu-粘土解吸10次,再利用用0.1 M KNO3 解吸5次。用云母吸附銅濃度分別為 5、15和50mg / L的溶液,云母上的銅濃度分別達到了498、1498、4943 mg/kg(500/1500/5000 Cu-云母),吸附百分比為 99.6 %、99.9 %和98.9 %,隨著銅離子濃度增加略微減??;用蒙脫石處理15 mg / L的銅溶液(1500 Cu- 蒙脫石),每千克蒙脫石上吸附有1497mg銅,吸附百分比為99.8%,兩者對銅都有很強的吸附作用。用電子順磁共振光譜表征銅-粘土之間結合形態時,觀察到1500 Cu-蒙脫石中,由于夾層中通過弱的外層靜電作用與礦物結合的水合銅離子作用,導致在2500 ~ 4000高斯范圍內,具有單一有效g值( geff =2.09),產生了寬廣的各向同性信號;而1500/5000 Cu-云母中,由于化學吸附和離子交換吸附產生了不同的g值(gⅡ和g 值),以及以~ 2950高斯為中心的寬信號。研究人員認為雖然蒙脫石晶體邊緣同樣包含有硅醇-鋁醇官能團,但是由于結構電荷較低以及主要為八面體電荷,層間溶脹,導致Cu更容易進入夾層中,而化學吸附少,EPR無法檢測出該信號。隨后的解吸實驗,蒙脫石和云母前10次解吸操作都呈現出較高的抗解吸能力,但利用更高離子強度溶液中進行解吸,云母比蒙脫石更大程度上抵抗了Cu的脫附。并且云母中銅的脫附,各向異性的Cu EPR信號仍然存在,隨著脫附步驟的進行,Cu被去除,光譜的形狀發生了變化,使得表觀gII和g⊥都向較低的g值偏移,Cu-礦物之間共價鍵增強,說明化學吸附能更有效地吸附Cu,脫附15次之后大多沒有靜電作用的Cu離子信號;而在1500 Cu-蒙脫石中,隨著脫附步驟的增加,蒙脫石中水合銅離子的各向同向信號完全消失。Cu被K交換過程中,蒙脫石層間距不會降低,而云母由于高電荷結構導致層間坍塌,造成離子交換反應減弱,以及更高比例的化學吸附銅。
與蒙脫石相比,研究中使用的云母對于Cu產生了更強的配位作用,在酸性條件下,云母對Cu的固定更具潛力。該云母的高電荷及其抗性Cu脫附特征,使其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原位金屬穩定劑。
(AMSC JY HE 編報)
相關資訊:
第六屆(世界)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
‘Mineralogy 2022’ will be a worldwide celebration of mineralogy to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in our everyday lives.
相關資訊:
第六屆(世界)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
本屆 青陽論壇 已經列入 國際 “礦物2022”活動之一,“礦物2022”是聯合國(教科文組織)“國際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年(IYBSSD2022)”批準的系列活動之一。
‘Mineralogy 2022’ will be a worldwide celebration of mineralogy to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in our everyday lives.
Approved by UNESCO, it is part of the ‘International Year of Basic Sci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’ (IYBSSD2022).
重要:摘要 投稿 2022年9月30日 22:00 截止 (也可以不投摘要,直接聯系 各分會召集人 安排報告;2022年9月30日 前)。
點擊進入 會議報名注冊和服務系統 掃碼或識碼進入 會議報名注冊和服務系統

第六屆(世界)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
(暨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礦物物理礦物結構專業委員會 2022年會)
主題:非金屬礦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科技初心和使命
The 6th World Forum on Industrial Minerals (WFIM-6)
The 6th World Forum on Industrial Minerals (WFIM-6)
Theme: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Non-metallic Mineral Industry of High-quality
(第一輪預通知)
安徽省 池州市 青陽縣
Qing Yang (Jiu Hua Shan), Chi Zhou City, China
日期:2022年11月5日(星期六)至 8日(星期二)
November 5-8, 2022
會議語言: 中/英語
——The motivation comes from the specif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rgets we QYIM have, like to transform our current linear chemical economy into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.